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三)

    行,证大果,乃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次第。  二二、佛乘的大意  今天是阿弥陀佛的圣诞,特向各位讲讲“佛乘的大意”。云何为“乘”?即是车乘。车有小车、中车、大车之别,例如脚踏车、三轮车等,就是小乘;牛车、...山河,及种种名言文字,乃至心中思惟所到,或者修行亲证所得的,通通叫做法。所以我们佛教,教化人群,实在是至深至广啊!  现在我们既然有了佛教、佛学、佛化、佛法这四个宝鉴,作为我们学佛的依据,为什么我的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970437.html
  • 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——兼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

    佛法修行得道。追求豪华住宅、美味珍馐是俗世之举。家以不漏雨,饭以不饿肚为足。此佛之教诲,茶道之本意。”  千利休的高足山上宗二在《山上宗二记》中说得更明白:“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,同时以禅宗为依归,专门...是作为修行佛法追求得道的一种手段,最重要的是它的教义和仪式以及信徒们的虔诚与专一。他们可以为举行一次茶道连续坐上几个小时,至于茶汤的色香味就不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了。因此,尽管日本的茶道经过历代大师们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571507.html
  • 茶禅七日

    最为经典:“小座敷(四叠席半以下的标准小茶室)之茶道,乃以第一佛法修行得道也。取水运薪,沸汤点茶。供伸施人,我亦饮。插花焚香,皆学佛祖之行迹有。”前面若干的铺垫都是对最后一句的诠释。可以理解为,茶道的...”,禅风高妙的可以开山立派。他却认为自己还很平常,就请教老师大应国师(南浦绍明)如何再得佛法,绍明说:“今后二十年,莫为人知,进入深山,潜心修行,方能成大器。”此后,妙超埋名隐姓,混迹于京都五条桥下,...

    今川义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4471524.html
  • 衍空法师:佛法、生命与教育 ——“缘起的生命教育”与“生命定向”增进计划

    、欣赏 生命、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四点为目的,是希望这方案能令同学能够培养出积极和正面的人 生观;至于如何处理生命的问题,我们依据佛法修行的窍门,希望同学能:培养觉醒,学到 ... 在21世纪的今天,佛法的弘扬,除了强调生死大事之外,还得照顾和帮助世人面对生命、处 理问题和在生命中寻找意义。佛陀,作为人天师,就是教导众生如何去认识世界,处理 ...

    衍 空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0573295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

    轮回,以阿赖耶识为“因”;出世间“涅槃”(无住涅槃),或者转依、瑜伽行,也以现观真如、实际……,而生起无分别智为起点(此即是“见道”,是大乘佛法修行的起点),以此智慧(般若)除尽一切有漏杂染诸法——“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473511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造作,与一个人心念的染净有密切关系。因此身、口、意三业的清净,是佛教所关心的,也是佛法修行的重点,而这些皆不离伦理道德面向的思考,并进一步关涉到涅槃解脱,如此意识问题也关联到宗教的灵性面向。  总之,...关系也因此改变了。  (二).印顺法师:从“意”与“心”贯串到“识”的理解以及胎生学与认识论两个理解向度  印顺法师对于“识”之论述,在《佛法概论》及《唯识学探源》中,可看到系统性的论述;其中前书乃是就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【佛说大乘金刚经论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大乘金刚经论》大乘里含小乘,小乘中有大乘,是立体的。从初发心修行到声闻,再到行菩萨道至成佛,全过程都有,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。从经名含义上看,《金刚经》中“金刚”二字指的是佛法或人心,或般若,准确的说,...我们一听就明白。让我们能悟佛知见,得到佛的知见。在佛法上,讲知见。现在修行人,出家也好、在家也好,知见不同,不是谁对谁错,对错是两边;知见不同是有深有浅,看得近一点、远一点,多一点、少一点,但都是佛法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476376.html
  • 扎孜活佛

    活佛转世,首先,这是一种人死后转世为人的现象,其次,不是普通人而是佛法修行者的转世。佛法上有人身难得之说:“得人身者,如爪上土;失人身者,如大地土。以其得少失多,故云人身难得。”人转人已属不易,何况是...在藏地,喇嘛、仁波切是一个极为崇高的称呼,这可是普天下真正不折不扣的尊师重教啊!   依佛法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,芸芸众生皆在六道里轮回,人死后多转入畜生、恶鬼乃至地狱道,也有转入人道、天道的,其他...

    陈晓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5977017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烦恼,是根本后得二智能正断的。所以,诸佛法修行者,依于佛法的实践,经过长期的修学,使赖耶中的染法种子淘汰,不再为诸染法所依,使赖耶中的净法种子增长起来,而成为纯净无漏法所依。   2、所转依,就是执...且尽未来际的展转相续,所以说为所生得。所谓大涅槃,就是真如的理体。理体本来清净无染,但为客尘的烦恼所障蔽,不能全体显现。唯依佛法修行,得到能断的无漏智,才能彻底地断尽烦恼障,自性清净的真如妙理得以完全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简论青藏高原文化

    故事、诗歌、格言、绘画、雕塑、戏剧都以宣扬佛法作为主题,而且这种文化创作的本身被看作是佛法修行之一种。宗教使得精神文化作品能够最便捷、是广泛地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和参与,同时也给精神文化作品造成了格式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0.html